(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薄业华、雷丁懿供稿)
(*注:供稿人顺序不分先后)
近年来, 依托于移动互联的新媒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 全球范围内迎来了新媒体时代, 各行各业均面临着新媒体的影响。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环节, 农产品营销关乎于农户、农业企业与消费者的既得利益, 农产品品牌营销需要顺应环境的改变, 采取互联网思维结合创新趋势, 把握新媒体营销的特色, 推动农产品的销售与发展。
西峡是以林为主的深山县,特产猕猴桃、香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香菇之乡”。
在当地,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助农”实践团展开调研,最终发现这里的食用菌和猕猴桃的发展都存在技术方面和销售方面的局限性。这里的红心猕猴桃含糖量高、但产量低、年收成量偏小、销量少、销售方式以传统的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农户散售的方式为主,效率低下,食用菌同样存在此问题。我国猕猴桃和食用菌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西峡县的种植水平仍受制于销售模式、育种和栽培技术、产量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极大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增加销量,种植户的收益也将大大增加。
由此,团队成员坚持探索。
在销售方面,团队致力于以新媒体手段,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自2020年起,创建了以西峡猕猴桃食用菌为特色的品牌抖音、快手账户,致力于宣传西峡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除此之外,采用全网营销的推广方式,已成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QQ账号等,在线上运营官方账号的同时,也采用一键信息扩散中的一键式发布新闻的方式做好宣传。
在技术方面,经对猕猴桃的多次深入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快繁技术为重点核心、种植技术为辅、销售加工为附加值的较完整产业链。团队自主研发出了植物非管快繁技术,批量生产出了大量高品质的猕猴桃种苗,并将其低价出售给农户;同时,项目团队利用智能种植系统,实时检测猕猴桃的生长环境情况,并给予温度和湿度调控;使用我们自己发现的天然植物提取剂以及智能除虫器,对猕猴桃进行病虫害治理;除此之外,团队研发出具有保鲜功能的包装盒延长其储存时间;并利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干制备装置进行深加工,拓展了猕猴桃的利用范围;同时还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为农户对接客户,解决了猕猴桃的回收问题。对于食用菌,团队在前期依附于西峡县食用菌研究所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来进行一系列的科研研发,目前已自主研发出了“一种菌类液体培养方法”的新型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可改变当前的菌种低效生产模式,保证菌液体菌种的质量,实现全天候标准化生产,增强食用菌菌种培养效益,同时,此技术制种时间短,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为西峡县菌种厂和种植专业户打开了新途径。
传承并发展猕猴桃、菌菇产业,助力乡村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号召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提升自身能力,促进猕猴桃、菌菇产业的发展,增加种植的效益,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致富。